孟津水席

發(fā)布時間:2012-11-28 來源:縣文廣新局

 

點擊瀏覽下一頁

 

點擊瀏覽下一頁

 

  孟津水席和洛陽水席同屬一個菜系,是我們中原地區(qū)歷史悠久、廣為流傳的一種宴席。
  所謂水席有兩層含義:一個是說以湯湯水水為主,每道菜里面都有水。烹飪業(yè)有句行話“演員的腔,廚子的湯”,全在湯好,湯好才有味,這是一種含義;另一種含義是說,一道菜吃完,再上第二道菜,一道一道流水般地上,所以說叫水席。
  水席在孟津歷史很久遠,在農(nóng)村,水席的名字不叫水席,叫“官場”,老百姓管吃水席叫“吃桌”。吃桌的評價好不好,要看菜上得多少,如果家庭經(jīng)濟條件不好,簡約一些的叫“五碗四”,比“五碗四”好點的叫“八碗四”,再好一點的有 “十八碗”,更好的就是一共24道菜,即“官場”。
  孟津水席起源于老城,相傳是由明清禮部尚書王鐸從宮中帶出,并結(jié)合孟津?qū)嶋H加以研改。
  全席共有24道菜組成,包括8個冷盤、4個大件、8個中件、 4個壓桌菜,冷熱、葷素、甜咸、酸辣兼而有之。上菜順序極為考究,先上8個冷盤作為下酒菜,每碟是葷素三拼,一共16樣;待客人酒過三巡再上熱菜,首先上4大件熱菜,如雞、鴨、魚、豬肘子等,每上一道菜跟上兩道中件,如帶湯的丸子、扁剁等(也叫陪襯菜或調(diào)味菜),美其名曰"帶子上朝";最后上4道壓桌菜,其中有一道雞蛋湯,又稱送客湯,以示全席已經(jīng)上滿。熱菜上桌必以湯水佐味,雞鴨魚肉、鮮貨、菌類、時蔬無不入饌,絲、片、條、塊、丁,煎、炒、烹、炸、燒,變化無窮。不過,熱菜上桌有兩道菜程序不能亂,一是第一道熱菜必須是“燕菜”,最后一道菜必須是“雞蛋湯”,如果這兩道菜程序上錯,客人們會說廚師是“白把”,意思是“門外漢”。
 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物質(zhì)的富有,今日的孟津水席和過去相比已有不少改動,全席24道菜換成了8個冷盤、8個湯、4個大件、4個壓桌菜。其上菜程序是:席面上先擺4葷4素八涼菜,接著上4個大菜(上第一個菜時跟著上主食——饅頭),每上一個大菜,帶2個湯,第4個大菜上甜菜甜湯,接著4個壓桌菜,最后送上一道“雞蛋湯”。24道連菜帶湯,章法有序,毫不紊亂。
  孟津水席中有句行話,叫“真命天子假燕窩”,意思是水席可以素菜葷做,以假代真。水席中有名的“燕菜”、“海參”、“脯肉”等,都是民間普通的蘿卜、紅薯粉條,經(jīng)廚師妙手烹制而做成,上桌后的蘿卜、粉條脫胎換骨,味美異常,如奇花綻放,令人叫絕。
  在山吃山,靠水吃水。水席里的菜多是孟津特色,可以千變?nèi)f化。高檔的原材料可以用,低檔的原材料也可以用,所以對于水席,上層人士能接受,民間的普通百姓也可以接受,深得民間喜愛。
  東鮮西辣,南甜北咸,孟津的水席保持一個中和,所謂和就是和諧、中庸,不偏甜不偏咸,該甜的時候甜,比如說八寶飯、蜜汁紅薯;該辣的就做得辣,像糖醋溜魚、酸辣雞丁,吃著好,里面包含有各地的特點,很有品位。
  “文化是根,菜味是魂。”菜味兒必須能勾住人的魂才行。孟津水席有葷有素、有干有稀、有甜有咸,對人的健康非常有幫助,并且營養(yǎng)也是第一位的。
  目前,孟津的廚藝大師根據(jù)人們對飲食需求的不斷提高,正在從工藝上、外觀上、口味上對孟津水席加以改進和拓展,以使孟津水席適合時代的需要,走出孟津,走向中國,走向世界。
 

(李豐雷)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分享: